《摔跤吧!爸爸》:平凡人的逆袭,除了励志,你还应该看到更多

2023-06-02 04:12:01 来源:顶端新闻

我们都知道“坚持”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正确地坚持”。@共央君


(资料图片)

一、你想坚持,但惰性不允许,怎么办?

做事情容易放弃,总是半途而废,这是绝大多数人身上都存在的问题。

想要每周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去一次健身房,每天背10个单词、做30个仰卧起坐,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打脸,往往坚持几天之后就放弃了。

就像村上村树所说的:“你想坚持,但时间不允许你坚持;你想坚持,但惰性不允许你坚持。”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把事情做好,几乎所有的鸡汤励志文也都在告诉你,要坚持。

可是,却没有人告诉你,怎样才能够做到坚持?

每次你在反思,懊恼为什么没有按照计划执行时,千万别一昧地否定了自己,你并不是缺乏意志力,而是缺少正确的方法。

而这篇文章要告诉你的,就是——怎样拥有坚持的能力?

二、为什么你会容易放弃?并不仅仅因为你的懒

在讨论如何坚持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白:为什么我们做事情容易放弃?只有先弄清楚了原因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一个人容易放弃,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内驱力被消耗殆尽

人会主动选择去做某件事,通常是被两种力量驱使:

内驱力习惯

内驱力往往是开始启动的第一步,当你的身体完全熟悉这个模式后,才会慢慢地内化成习惯,形成条件反射。

但从“内驱力”变成“习惯”的过程中有一个难点:就是你的内驱力要足够强大,支撑你度过“把一件不顺手的事变成习惯”的艰难时期。

很多人之所以半途而废,很大程度上就是败在了这个艰难期。但只要你度过这个阶段,管理好你的内驱力,就能依靠习惯去做事,把节省下来的内驱力用来养成其他习惯。

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斜杠青年,每天既要上班,还要健身、写作、读书,就会觉得他们的生活这么忙,肯定很累。但其实不是的,他们已经把这些事变成了习惯,疲倦的只是身体,可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很轻松就能做到的。

所以,当你养成的习惯越多,对生活的掌控能力就会越强,也会活得更轻松。

2、过长的反馈周期

为什么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很难,而玩游戏不用刻意坚持,就能长时间地玩下去呢?

人之所以能持续地做一件事,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够获得反馈。

比如你给自己订下一周看一本书的计划,这个计划没有一年半载,是看不出效果的;而玩游戏,每通过一关,就会即时反馈,给你相应的奖励,刺激你的大脑。

懒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会懒,只是他们懒的程度不同。而懒的本质也决定了,人会更倾向于非常短的反馈周期,比如一些轻松完成就获得奖励的事。

如果很长时间没有获得反馈,那么做事情的热情就会减退,自然也就很容易放弃。

想要在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深入钻研,但很多领域往往又是入门容易,反馈周期很长或者是很难获得反馈,这就会过滤掉一大批懒惰的人,剩下少数人在竞争。

就像网上有句励志语说的那样: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

3、有过多的选择

当你的选择过多的时候,就会出现两个问题:

(1)你有随时选择放弃退出的能力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考研,有一些同学是立志要通过考研上985学校,所以他们在复习期间,绝对是一颗心全扑在复习上,而不会被其他的事情打扰。

而对于一些可考可不考、考研只是个延迟就业的选择时,他们很容易在9月、10月的时候放弃考研。因为这时候正是秋招,有很多大公司会到学校举行校招,倘若你给自己留有选择的余地,在会在考研和就业之间摇摆不定。

一旦考研遭遇挫折,你总会以“这个选择不好,我再看看其他选择”为由,轻易地放弃。

(2)人之本性,总想选到最好的

人的选择变多了,就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比较,到底哪个更好,是考研好还是就业好。总想选到最好的结果是:永远都停留在寻找和试错中,无法踏踏实实地踏出第一步。

三、学会“坚持”的技巧,建立“人生玩家”的轻松心态

“坚持”是有技巧的,为了不让自己受罪,更好地培养终身习惯,我们不妨向《摔跤吧!爸爸》学习,如何培养长期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摔跤吧!爸爸》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

可故事不仅仅只有励志,更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方法,当你能够从故事中获取到破解的方法了,那么你对电影的理解含义,也会更高一层。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两个女儿从开始的时候不喜欢摔跤到后来成为摔跤冠军,那么她们的爸爸是如何从0到1培养她们的呢?

1、找到真正的内驱力,减少消耗

通过一次打架,爸爸发现两个女儿有摔跤天分,他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两个女儿,每天天还没亮五点就去跑步、做大量的体能训练、换掉漂亮的裙子、不允许吃她们爱吃的油腻辛辣食物,甚至还剪掉了她们心爱的长发。

这些举动,激起了两个女儿强烈的反叛心理,她们开始一系列的反抗:延迟父亲的起床闹铃、跑步假装受伤、训练时假装输给堂哥奥姆卡尔,甚至还偷懒不训练,跑去参加好朋友的婚礼,为的就是让父亲对她们失望,放弃摔跤。

然而让她们醒悟过来的,是好朋友的一番话,她们这才意识到,其实摔跤是能够让她们摆脱和其他印度女子一样的命运,不用一辈子与锅碗瓢盆为伍,不用14岁就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的男人,可以自己掌握命运。

摔跤能改变命运,就是两个女儿后来愿意主动训练、爱上摔跤的内驱力。

如果内驱力选择不当,我们是很容易放弃的。

就像刚开始,爸爸只想着让女儿们完成他的梦想,从未考虑过女儿的感受,用各种强硬的手段逼迫她们训练,但“完成爸爸梦想”这个驱动力是非常弱的,实现的目标和内驱力与自己无关,女儿们又怎么能主动训练、激发出强大的潜能呢。

而且,当你找到了真正的内驱力,也就意味着停止对抗、停止强迫,你会发自内心地想去达成,以放松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内驱力的损耗是非常小的,因为这一切,都归结于三个字:我愿意。

2、建立进阶式反馈机制,过程可量化、可视化

训练的过程是漫长而又单调的,那么该如何持续给大脑刺激,保持强大的内驱力呢?

摔跤爸爸采用的方式是建立进阶式反馈机制,并且这个机制是可量化、可视化。因为人会本能地倾向于做那些反馈周期短、获得反馈更容易的事情。

首先,找一个容易打败的对手,建立女儿的信心。

他让侄子奥姆卡尔陪着女儿们一起练摔跤,因为侄子是普通男孩,属于柔弱类型,只比女儿们当前的水平略高一些,是比较容易挑战成功的。而且侄子不仅代表男性摔跤手,也代表着进阶的挑战,只要战胜了他,就表示自己的摔跤能力是有进步的。

所以有奥姆卡尔这个显而易见的挑战在,女儿们会拼命地练习想要打败他,建立起当摔跤手的信心,毕竟女性打败男性,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其次,找专业级别的对手,巩固女儿的信心。

在把奥姆卡尔打得屁滚尿流以后,摔跤爸爸开始加大难度,带女儿去参加镇上的摔跤比赛,和一群正式的男性摔跤手一比高下。当你能够和专业选手过招,也意味着你的水平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

最后,让女儿迷恋上进阶打怪、即时反馈的快感。

虽然第一次正式比赛大女儿吉姆输了,但却让她肚子里憋了一股劲,这种打完就能够立即体现自己实力的比赛,让吉姆深深迷恋上了。

过后她主动和父亲提出,她想要再比一场,于是摔跤爸爸带着她到处去比赛,一次次的摔跤大赛,让吉姆不断地积累经验,逐渐成为一名专业的女摔跤手,村庄里远近闻名的大名人。

任何目标的达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不能设置过高的标准,需要将目标切割细化,这样才能自然而然地建立一种“人生玩家”的轻松心态,实现进阶突破。

3、每次行动后给予奖励或回报

大女儿在第一次正式的摔跤中输掉了比赛,但摔跤爸爸没有责备她半句,而是轻轻摸摸她的头,对她说“没关系”,这是情感上的回报,让女儿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是受到父亲肯定的。

在后来的一系列比赛中,吉姆接连获得胜利,拿到了大大小小各种奖杯,通过比赛获得持续的满足感,让吉姆得到了心理和物质上的回报,于是更加有动力去突破更大的挑战。

其实这种方法在心理咨询中叫“阳性强化法”,即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可以对其行为进行阳性刺激,即奖励,从而促进该行为的产生和出现的频率。

比如很多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都会制定相应的绩效奖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本质上也是利用了“阳性强化法”来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把坚持当成常态,直到内化成习惯

前面第二部分我们提到过,人会主动去做某件事,通常是被两种内驱力或习惯驱使。

但内驱力是会被消耗殆尽的,习惯却不会。

电影中有一个情节我印象非常深刻,在吉姆拿下全国冠军以后,全家人都想着好好庆祝一番,可摔跤爸爸还特地告诉吉姆,“从明天起,我们要继续训练”。

他这么做就是要提醒女儿,即使你已经获得了成功,但依然要坚持训练,因为只有把内驱力转化成了习惯,那么不管坚持多久,都不会觉得痛苦,因为你是处于“自然”状态。

就像我经常从早上九点写稿子到晚上十点,工作十几个小时,一点也不觉得累,反而觉得很爽,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我这并没有在“坚持”而是在“享受”,做一件平凡如吃饭睡觉的事。

所以想要真正长期地坚持做好一件事,依靠的一定不是意志力,而是凭借对自己、对环境、对人类行为模式的深入理解,系统地、全方位地对自己作出调整,这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智者思维。

而“你不够努力”、“你不够坚持”,这一类都是懒惰、不思考的归因。

最后总结一下:

人都是有惰性的,所以想要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不能仅靠意志力死撑,要学会掌握正确的坚持方法。

《摔跤吧!爸爸》我们不仅要看到平凡人的逆袭之路,更要看到如何长期坚持做好一件事的方法,我们从中总结出了四条经验:

找到真正的内驱力,减少消耗建立进阶式反馈机制,过程可量化、可视化每次行动后给予奖励或回报把坚持当成常态,直到内化成习惯

希望这些经验也能够帮助你在成长进阶的路上升级打怪,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美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