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之际,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精心策划了三场音乐会,通过音乐艺术的形式,传承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
7月1日,来自上海音乐学院的歌唱家们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一同带来《经典撷英—民族歌剧选曲音乐会》,忆往昔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经典。同天,上海东方市民音乐会之上海歌舞团“唱支山歌给党听”,将精彩呈现给听众耳熟能详的经典红歌。8月1日建军节当日,著名指挥家郑小瑛关门弟子高嵩将和上海歌剧院合唱团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百余人,共同献演史诗巨作《长征组歌》,以澎湃动人的乐音讴歌两万五千里长征壮举,献礼“八一”。
(相关资料图)
上音声歌系师生同台,歌唱民族歌剧百年历史
中国民族歌剧作为一种借鉴戏曲的歌剧样式,酝酿于20世纪30年代,成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是中国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典民族歌剧《红霞》《洪湖赤卫队》《红珊瑚》《江姐》闪耀着诞生在中国歌剧舞台上后,中国歌剧逐渐发展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样式。上音声歌系主任方琼教授表示,“本次音乐会上呈现的曲目皆来自几部不同的经典民族歌剧。这些作品都是撰写党革命历史的题材歌剧,反映出我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故事。因此,这场音乐会是一个经典民族歌剧选段的荟萃,也是开展党史教育活动的另一种艺术形式”。
这场由上海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多位优秀歌唱家与学子一同献演的民族歌剧音乐会,演唱者包括教师组刘芳瑛、于丽红、陈剑波、孟锦慧、陈阳、赵勇、陈京蔚、许洁、陈家坡、杨学进、方琼,以及学生组。这场音乐会是中国歌剧发展的缩影,是中国歌剧发展的见证,有着特殊的意义。音乐会开篇曲目将以上音青年作曲家徐可谱写的序曲《岁月流芳》,最后在上音全体师生合唱的《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落幕。他们将用极富感染力的嗓音和表演,为观众塑造《洪湖赤卫队》《党的儿女》《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红珊瑚》《星星之火》等中国民族歌剧中的诸多角色。
上海歌剧院百人同台,震撼唱响交响史诗《长征组歌》
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随后,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轲、遇秋选择其中的10首谱成了组歌,分别描绘了10个环环相扣的战斗生活场面,分别为《告别》《突破封锁线》《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飞越大渡河》《过雪山草地》《到吴起镇》《祝捷》《报喜》和《大会师》10个部分,并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融合在一起,最终汇成了一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风格独特的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长征组歌》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不屈不挠、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歌颂了红军指战员艰苦卓绝、英勇奋战的英雄气概,颂扬了中国革命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秉持着致敬经典、传承经典的理念,上海歌剧院曾多次复排复演《长征组歌》。此次演出,剧院也将在还原首演版本的基础上博采众长,以近两百人的庞大阵容再现这部大型音乐史诗。除了演员们身着红军军装登台,合唱演员整齐划一的舞台动作也是《长征组歌》区别于其他大型合唱演出的独特之处。这些别出心裁的设计不仅营造了长征氛围,艺术化再现了长征路,更体现了红军万众一心、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
作为上海歌剧院的经典保留节目,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长征组歌》也见证了剧院红色基因的传承。在其气势磅礴的振奋之声中,不仅能感受到热血澎湃的先辈记忆,更提醒着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再创辉煌。
作者:宣晶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美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