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老师“大白话”:中学成绩好的孩子, 在小学阶段做对了什么?

2023-08-11 22:10:22 来源:京城教育圈

作者 | 清华附中孙宗汉

来源 | 小花生网(ID:xiaohuasheng99)

今天,和大家分享我们和一位清华附中数学老师的一手访谈。


(资料图片)

孙宗汉老师,清华大学数学系毕业,清华附中数学教师,对中学教育、中学理科教育、数学学习,都有非常透彻的理解。

说到为初中做准备,大家也许第一个反应是:难道在小学就要开始学中学内容?

错了,错了。孙老师说:

怎么提前接触?孙老师重点从数理化学科学习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为一线老师,孙老师非常了解清华附中学生的学习经历。从这篇访谈,我们也能间接感受到:能进入清华附中的孩子在小学做对了什么。

来,一起听听这位资深数学老师的"大白话",顺便看看从暑假阅读出发,可以让孩子做哪些”小初准备“。

感谢,孙宗汉老师的”大白话“。

为什么有些小学成绩好的孩子

初中会“下滑”厉害?

孙宗汉:这主要原因就是孩子还在用小学的学习习惯来学初中的内容,会带来不适应的问题。

相对于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业有两大特点,一是学习科目多;二是学习内容彼此关联性强,呈体系化

要想适应这些转变,关键在于学会通过归纳整理,构建体系。

小学阶段,归纳整理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因为东西本身就不多,摆在那儿就那些。

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到了更高的学段,你会发现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如果只是装在脑子里,就会是一个很乱的状态,你想用的时候,就找不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做题很慢,调不出来你想要的东西,没有头绪。

打个比喻。小学阶段的知识有限,就像在一个房间里,随便仍这几样东西,很容易就看到了。到了初中,几个学科加起来,堆在屋子里很乱。只有把屋子里的东西分门别类地归纳好了,下次想用时,才能直接拿来用。

相反,如果你平时就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能通过归纳整理把它们形成一个体系,那么再有新的知识进来时,你就可以知道应该把它放在哪里,知道怎么运用类似的题型解决新的问题。

事实上,学习的过程,就是使这个体系变得越来越完善的过程。一旦这个体系形成,孩子的成绩就不会差。

想要为初中做好准备,

小学阶段有必要提前学初中知识么?

孙宗汉:首先说明下,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希望通过“提前学”抢跑,我个人认为是没有必要的。

一方面,很多辅导班教的是知识,为了让孩子短时间内提分快,忽视了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在课外班上学过了知识,到课堂上觉得自己都会了,反而不跟着老师的思路思考,提前学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不过,像上面说的这样“提前学”没有必要,但是“提前接触”是有必要的。

这是因为,我发现很多孩子学不好,不是能力问题,更多的是心态。比如,有的孩子学数学一朝没跟上,就开始有了恐惧,就开始怕数学了,结果这三年数学上都没有信心。

一方面,家长要多鼓励,从心理上给孩子有足够的支撑,千万不能传递焦虑情绪。

另一方面,就是通过“早接触”消除这种未知感。比较好的方法是,为孩子准备一些介绍初中知识的科普书。数理化这类理科内容,可以从很小就开始培养学科兴趣。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如果想做好小升初衔接,就不能再像低年级那样,只凭兴趣,学习一些零散的知识。而是要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给孩子搭建一个初步的知识体系。

总之,在小学快结束的时候,假期不要荒废。小学毕业后初中没入学的这个暑假,两头老师都不管,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那适应初中学习的宝贵机会也就错过了。

很多学生和家长反馈中学最难的就是数理化,

那小学阶段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呢?

孙宗汉: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都是理科,有相似性,当然也有一些差别。

正常情况下,初二开始学物理、初三学化学。化学只在中考这一年学习,所以新学内容和复习是连在一起的,时间会特别紧张,早点儿熟悉一下,会更好。

另外呢,物理学习需要用上点数学,化学想理解一些原理也需要物理知识,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嵌套结构。所以,我会建议化学往后放一放。

下面,先来说说数学。如果孩子感觉到小学数学的内容是非常简单、都能掌握的情况下,就可以提前接触下初中数学模块。

顺序的话,可以先从最简单的正负数与四则运算开始。

比如,通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实例,生活中的温度有零下的,引入负数的概念。小学数学只是粗糙的介绍了一下负数,不讲负数运算,负数就成了一个孤零零的的一个知识点,就不成体系。这个模块,孩子可以通过自学加深。

再往后进入方程。小学也讲过一元一次方程,在小升初衔接时,可以把难度稍微提高一点,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个也不难。

相对来说,跟小学数学比难度明显深化的是平面几何里有证明的思想,这个模块对小学生来说会有难度。

小学数学几何题都是只管算数,初中几何与小学的差别比较大。我个人感觉,这个模块在孩子自学基础上,还是需要一些辅助的,只靠自己,有些地方会看得一头雾水。

辅助的话,可以借助讲解相关概念的图书、视频或者懂的人来引领下。

中学几何证明题

另外,关于开方、解二次方程这样的知识点,比小学数学要难一些。如果孩子肯钻研,愿意多花时间琢磨,不图快,还是可以搞清楚的。

初中数学最大的函数板块,如果孩子属于自学状态,大概只能知道皮毛,想做到透彻理解确实有些困难。不过,对于小升初衔接来讲,了解一下相关概念也足够了。

我们再说一下物理

其实,生活中很多物理实验比化学实验要简单些。一方面是原理要简单,物理实验我们更容易解释清楚为什么和背后的原理。化学实验基本处于黑瞎状态,科普读物只能告诉我们这些现象,但为什么会发生,原理不太好讲。

而且物理实验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动手做一做就可以了。化学有些实验做起来就比较困难,还需要专门购买试剂。

物理小升初衔接,更多的是在科普方面,提前接触就可以了。培养孩子对物理的兴趣、对物理方面的感觉,可以了解一些更难更抽象的概念,也就足够了。

化学,就要看条件了。如果说能买到相关的实验器材,做一些比较有趣的现象,培养一下孩子的兴趣就可以了。

如果是讲系统地学习一下化学,这个难度还是偏高了。小升初,化学属于兴趣培养阶段就足够了。

数理化这三个是比较纯粹的理科,是非常讲究思维的学科。不论是平时学习,还是考试都离不开思维。

我们所说的思维,其实至少有3个层级。第1个层级包括理解、记忆,但这类思维比较低等。第2个层级是归纳整理,把学到的东西弄成一个体系的思维能力。第3个层级是提问质疑,它比较高级。

学习数学、物理,在看书的时候,不只看写的东西,还要思考一下,有时思考能挖掘出来比书上面更深刻的东西。只满足于书本,这是还没有培养出一种正确的理科思维模式。

比如说,刚刚学物理知识,你就可以发现拿这些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时候,会有一些矛盾。那这些矛盾怎么解决呢?可能有更深层次的物理知识,就必须保存这样一种好奇,不满足于把老师讲的或者框架背下来。

初高中阶段,怎样才能学好数学,

能不能分享下你的数学学习经验?

孙宗汉:下面我先来说说,感受最深刻也最重要的一点。

在时间相对充足的情况下,不能满足于课内的作业和老师讲解的内容,一定要自己进一步把问题加难,自己进一步思考,或者把已有的问题统一成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

就是这样的一个思维习惯,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

举个例子,小学时听说负负得正,-1*-1=1。

有些孩子会感觉到非常奇怪,因为-1+-1=-2,他认为-1*-1=-1才对。

如果只是机械地告诉孩子负负得正,有些孩子不理解,他时间长就混了,以为-1+-1=2,只是这样把口诀背下来,其实没有真正了解为什么。没有想到-1*-1=1的必要性。

当然,初级学习的时候,会出现老师懒得给学生解释,或者老师解释后学生反倒听不懂的情况。单纯从提高成绩来看,很多老师认为让学生背下来接受是更加直接的,效果也更好。

但是,长期以往,学生学习数学思维方式就会出现问题。有一些奇怪的知识,他只是接受下来了,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有什么样的好处?他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慢慢就会变成老师说什么我就接受什么,书上写什么我就背什么,只要能背下来,他就觉得都好解决。把数学当成文科来学习了。

到高中知识量爆发的时候,他就发现弄不过来了,公式太多了,很容易就背混了,承受不了。

数学公式

大家对初中的数学学习,有哪些误区?

孙宗汉:我觉得最大的一个误区是,学困生是因为学数学没有天赋。

尽管在一个领域优秀,是需要天赋。但对于中学阶段的学习,不应当过分夸大天赋的作用。

很多情况下,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初级层次:形成一板一眼的答题习惯,比如“五步法解一元一次方程”,不能跳步。

中级层次:学会归纳整理(对于没有数学天赋的人,这一点并不难,而且还很重要)

通过归纳整理,可以归纳出同类型的题,找出解题规律,形成“固定的思路”。有了体系,学习阻力会小很多,每次只解决个别新问题,多数问题都可以用已有体系解决。

高级层次:梳理自己破解题目的思维过程

认识到是什么起到了关键作用,每一个步骤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好的解题习惯。比如,前瞻性,就像下棋,能预见到这个解题思路是否可行。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培养这一点,就能由易到难慢慢培养出这种能力。

总之,数学想要学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

中学数学想要拿到好成绩,

有哪些学习习惯很重要?

孙宗汉:良好的数学习惯,就是重视学习的每个环节。

1、课前预习大家都听说过预习,但并不是所有人知道怎样预习。有些人只是单纯地看,没有思考。学习忙了,这个环节就省了。

正确的做法是花5分钟就行。看一下核心的知识点是什么,问一问自己有哪些自己不明白。

5分钟就有这么大的作用吗?是的,孩子一天在学校上多节课,不可能从头到尾注意力集中。会学习的孩子,平时嘻嘻哈哈,老师一讲到重点,就高度集中。他怎么知道这是重点呢?就是通过预习。重点是听自己不明白的,重点是听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2、课堂笔记。课堂跟着老师的思路,把要点记录下来很重要。但是笔记一定会耽误工夫,不要在意形式美观。

首先,还是听懂理解为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录要点。平时可以训练一下边听边记录的这种能力,比如说一段话,让孩子记录要点。

另外,笔记要记你当时有问题的有困惑的,下课再去找老师问。对课本上已有的内容就不一定记录,这是预习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3、做作业。每天做作业前,不要急着上来就做,先花5分钟回想。

一方面,有助于复习巩固,学习就是对大脑的反复刺激(包括预习、复习、单元测、讲评,每一个环节都跟上学校节奏)。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帮助他查漏补缺,更有效地完成作业。

在初中,学生作业中有些题做不出来,这时不要参看网上的答案。

一方面是因为答案不一定正确,也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另外是没有经过自己思考。当然,不排除有些孩子看了答案,还会自己去想明白。或者只借鉴一下答案中自己没有想明白的地方。但多数孩子很难把握好度。

所以,宁可空着,也不要直接抄参考答案。这样对于普遍做不出来的题,老师就会给全班同学讲。否则问题就被掩盖了。

4、归纳整理。很多人建议整理错题本,其实做对的题我们也应该分析

对错不是重点,重点是归纳整理出来题型。我本人没有错题本,是因为大部分内容都已经掌握,再去抄错题,很耽误时间。但这样的前提是,把每一道题都搞清楚。

做到这一点的办法就是归纳整理出来题型,大部分内容都是这个体系中的,少量新的问题很容易被解决。

所以,与其整理所有的错题,不如归纳整理题型,这样效率更高。

5、考试经验。成绩的好坏在于平时,考试时重点在积累考试经验。

可以问一问孩子,考试中都出现哪些问题。比如,时间把控的不好、紧张、衣服穿的不合适?了解了情况,才好帮忙孩子解决。

最后,说说如何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呢

很简单,就是培养爱思考的习惯,遇到一个问题,多个角度思考一遍。

高级层次的思维,听起来有点神秘,但说到底,就是培养深入思考的能力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

很多学生做完一道题,就大功告成了。到了高中思维链很长的时候,不仅体力跟不上,脑力也跟不上。

学霸则是不断围绕这个题目思考,问问自己为什么这个方法能行,为什么那个方法不行?反过来思维会怎样?哪些步骤是关键点?

经常问这些问题,就有了足够长的逻辑链条,能走一步看三步,就能解答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这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从简单题就开始培养的思考习惯。

编辑:京教君。本文转载自小花生网(微信号: xiaohuasheng99),一个专注分享国内外先进而实用教育资源的微信公众号。

END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中招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关键词:

Copyright ©  2015-2022 全球美食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